学术英语团队
本团队以学术语篇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大型中西学者学术英语可比语料库的建设和探索,从多视角定量、定性描述、探讨中西学者学术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话语策略、话语行为与意义方式,描述目标话语共同体共享的语言特征、体裁资源和话语实践。基于跨语言、跨文化语篇分析、语类分析、修辞分析,构建学术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路径,为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依据,提高学习者/学者体裁与修辞意识、进而更好地融入学术共同体、构建学术身份,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测评”三个问题。近年来,团队成员在《现代外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获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团队负责人:盖飞虹
团队主要成员:冯瑗 秦玉清 秦晓星 刘艳 张圆圆
翻译跨学科研究创新团队
翻译跨学科研究创新团队以翻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聚焦翻译与地理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翻译地理学的理论体系。翻译地理学以翻译学为本位,以地理学为方法,以译者的空间分布、知识的跨地域转换与变异、翻译区系轮动等为研究内容,意在探究翻译现象的地理演变规律并解读知识的地理转换与变异。团队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
(1)发掘并整理中国和世界各翻译区的翻译资源,如翻译景观、译者数量、翻译共性、翻译传统等,构筑当代地方人文精神和文明交流与互鉴图景。
(2)开展重点翻译区与周边省市的地缘关系研究,探究各翻译区在中国翻译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3)深入研究各翻译区中的翻译名家。所谓文化就是人化。一个区域的文化怎么样,首先就要看这个区域产生了多少数量和什么样的文化人物。翻译名家既是翻译区的标签和名片,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人文资源。
(4)在此基础上,构建翻译跨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理论体系。
团队负责人:贺爱军
团队成员:徐敏慧、栾雪梅、杨帆、周奕珺、崔丹丹、尚延延
国别历史文明与社会政策团队
本团队依托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和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基地“韩国研究中心”等优势平台,以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为主要学科支撑,聚焦国别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同时,凸显海洋特色,充分展现了外语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特点。
团队目前共有6名成员,涉及日语,朝鲜语,英语,法语等多个语种,而且年龄结构合理,从讲师到教授,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成员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日本近代海洋史和海权发展,中日语言比较和文化政策,朝鲜半岛问题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世界海洋文明和欧美影视文化,法国对外文化宣传和影视文化传播等领域。迄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多语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团队负责人:姜春洁
团队成员:李翔宇 王吉英 尹玮 路秀丽 李海南 刘川菡
双语认知实证研究团队
双语认知实证研究团队致力于深入研究语言、认知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领域涵盖双语认知、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翻译认知研究等。团队通过实验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探索双语者在语言加工中的认知机制。
在双语认知领域,主要关注双语的习得、表征、加工、翻译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功能,借助行为实验、眼动实验、脑电实验和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等实证研究方法,揭示双语大脑奥秘。团队成员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懈探索,力图为深入理解双语认知过程做出贡献。
团队负责人:郎玥
团队成员:陈士法、吴炳章、彭玉乐、李祥云
二语语音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二语语音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聚焦二语语音习得和外语语音教学,研究涉及汉、英、日、法、德、韩等多个语种。该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1)二语语音可懂度:研究听者对二语语音离变程度(或外语口音程度)的感知和对离变语音的理解和加工机制,对比考察语言距离、语言经验等因素对听者感知和理解离变语音的影响;(2)二语语音习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外语学习者在二语语音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面的习得特点和规律、二语语音对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二语语音习得中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等;(3)二语语音教学与评测:研究有效提升学习者外语语音素养的教学模式和全面、客观的语音评测方法。
团队负责人:李景娜
团队主要成员:高磊 尹伟 王爱静 金龙范
语言大数据科研团队旨在借助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基于多语种、多语域、多模态的海量语言数据探索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挖掘语言的内在特征与规律并揭示其背后的群体认知机制。团队成员具有语法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教学、话语研究及历史学等领域的学术背景。团队的主要科研方向为基于语言大数据的语言本体研究、基于语言大数据的话语研究、语言大数据驱动的外语教学研究、基于语言大数据的数字人文研究等。团队成员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项目3项,并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团队负责人:李潇辰
团队成员:张慧 姜柳 齐冬冬 王丹妮
英美文学团队
团队下设现代英国戏剧、爱尔兰文学、美国边疆文学、美国华裔文学、女性文学等研究方向,形成文本细读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多向度学术研究个性,团队在英美文学研究研究领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现有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相关研究专著、译著多部,发表A&HCI、SSCI、CSSCI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团队将以“文明互鉴”、新文科建设和跨学科融合为引领,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力,促进英美文学研究在更高和更深层次上的知识创新。
团队负责人:刘秀玉
团队成员:金浩 辛彩娜 袁荃 何琼
翻译学团队
本团队由我国外语界著名学者杨自俭先生亲自指导组建,2008年成立“翻译研究所”,2014年设置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永利研究基地,2019年获批省“青创科技计划”儿童文学翻译创新研究团队。现有英、日、朝鲜、法、德、俄、西班牙七个语种16名学术骨干,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形成了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翻译政策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翻译地理学研究、认知翻译学研究五个方向。近年主持国家级课题13项,在Perspectives, Target,《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外语》等发表论文60余篇。
团队负责人:任东升
团队主要成员:滕梅 李力 吴圣爱 高玉霞 邓倩
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创新研究团队
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创新研究团队,依托yl23455永利,成员中博士5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本团队一方面专注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从跨语言角度揭示汉外现象的功能-类型特征,力图推动汉语言理论建构,探寻解释汉语言现象的研究路径,深化汉外比较。另一方面,本团队还充分发挥该理论的适用属性,积极开拓与之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通过追踪前沿,促进与多个主流方向交叉融合,现有成员的扩展研究包括语料库语言学、学术英语、二语习得、词典学、多模态语篇分析、语言教学、心理语言学等。本团队以承担高层次项目、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努力为学院优势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团队负责人:魏银霞
团队主要成员:闫海娟 刘颖颖 薛淑玮 李璐
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团队
儿童文学关系到儿童教育和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研究团队成员由各个语种的教师组建而成。团队成员皆对儿童文学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已有一定学术和实践积累。团队成员拟从自己的专长出发提供相互补充的有力支撑,从文学、翻译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探究儿童文学相关领域中具有独特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关注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批评、比较儿童文学、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从问题出发,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抓手,急国家与社会之所需,推进儿童文学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
团队负责人:徐德荣
团队成员:王凯 尹玮 董磊 李江华 蒯佳 孙逸群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团队
本团队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外语教学研究,主要探讨各种教学方法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其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学习)理论基础,运用该理论对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多因子进行优化组合和设计、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步骤,最后对各教学法进行科学、客观的优劣评价。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对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发展规律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展望,对外语教学法作既符合外语教学客观规律的又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与优化。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承担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以及多项校级项目。在《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Frontiers in Psychology》《现代外语》《远程教育杂志》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团队负责人:张凯
团队主要成员:李旭奎 张璐 耿梓涵 柏杰
东亚文学研究团队
东亚文学研究团队旨将东亚空间视为联动的文学场域,从比较文学及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具体文学现象。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涉及日本近现代文学、韩国近现代文学、中国朝鲜族文学、韩国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文学、中日及中韩比较文学等。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近五年来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民族文化研究》等CSSCI、A&HCI、KCI国内外一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近五十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10项。
团队负责人:张小玲
团队主要成员:李海英 郭晓丽 李瑞华 田娟